10月31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圆满落幕。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积极备赛,欧洲杯正规下单平台作品《基于自抗扰技术的智能一体化控制系统》斩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这是学院首次挺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场总决赛,实现突破!
团队成员:李传健、傅随金、黄锴、苏婷、许午跃、林毅、郑智荣、刘怡恒
指导老师:张和洪、王涛、傅茂松
作品受到中央电视台、共青团中央、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登上《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中国舆论场》等栏目,瞄准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团队闪耀新媒体端,展现福大学子良好风貌。
顶天立地,科研理论成果助力国之重器发展
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被评为“最受大众期待的未来科技”。要想从科幻走向现实,必须解决巨型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抗干扰问题。团队从工程实际出发,发现在高空试车台、磁浮车等领域若缺乏强抗干扰的控制技术,高空台会因无法准确模拟高空飞行环境进而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磁浮列车也会因悬浮间隙失控导致脱轨等事故。
团队成员在张和洪教授的带领下聚焦抗扰控制深入研究。围绕被控系统普遍存在的量测信号噪声与多源时变扰动等制约系统综合控制品质提升的客观因素,设计智能自抗扰控制框架,提出三大创新算法,形成软硬件一体的控制系统。
主要创新有:针对扰动观测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新型跟踪微分器算法,用于高品质滤波与微分信息提取;针对反馈控制不及时的问题,设计新型扩张状态观测器算法,用于高速有效估计系统状态与总扰动信息;针对被控对象运行工况多变的特征,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对自抗扰算法的核心关键参数进行自适应调节。
目前项目相关科技成果已实现技术落地,应用于湖南省长沙磁浮快线、国内一处航空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助力国之重器的快速发展。项目成果获得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的认可。
披星戴月,全员全力以赴力争上交完美答卷
从校赛开始,团队成员便投入大量精力到比赛中,在忙碌的学业、紧张的科研和个人休息时间中,协调时间开会讨论、头脑风暴。当极限的时间遇上“生死攸关”的关键节点,熬夜变成了家常便饭:省赛网评意外通过,一周左右的时间要追上普通项目一个月的进度,团队成员每天天亮就开始准备材料,忙碌中忘记饭未吃、天已黑是常有的事;临近省赛现场,没有往届经验的借鉴,团队成员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一遍又一遍地优化材料,在磕磕绊绊中逐渐成长;国赛网评截止前,团队成员更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更新材料……
研究期间,团队前往长沙磁浮研究中心进行调研,由于时间紧凑,仅有两天的特种兵行程,团队成员为了能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务,没时间吃饭没时间休息。在返程的动车上,更是迅速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位,“现在多辛苦一分,我们国赛就多一分希望!”团队成员傅随金忍着长时间辛劳导致的眩晕一边修改材料一边说道。早上八点提交网评材料即将截至,面对完不成的工作,凌晨两点、三点、五点……团队成员仿佛忽略了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修改材料,“我先睡会儿,你们提完修改意见就叫我起来重新改哈!”郑智荣同学担心地说道。
高压的工作状态并没有让团队气馁退缩,而是一路逆风翻盘。时间紧任务重,团队成员从最初忙于学术研究,无暇顾及备赛材料的整理,作品不尽如人意,到省赛展演时,每个路过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感叹道:“哇,这作品实在是太优秀了!”团队成员紧绷的弦在这一刻总算达到了些许安慰。
在团队里,成员们不仅仅是比赛队员,更是朋友、是战友、是可信任的人。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发挥所长,面对工作分配时从不互相推诿,而是尽量考虑对方的难处。“没事,我早上上完课,就赶紧开始做材料,我可以做完,不用担心我!”成员黄锴每次顶着繁重的工作时,仍故作轻松地安慰大家。每一次集体碰头,大家永远把积极的一面留给队员,即使专家不认可、进度不喜人,大家仍然会互相加油打气,挑战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除了站在赛场上的成员,团队背后还有很多优秀的、默默奉献的同学:项目开展初期一起奋斗的三名成员(庄伟中、范宇桐、陈嘉榆),他们同样为项目奉献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校团委科创部、办公室的同学们帮助团队组织训练营、整理专家意见、协调差旅和展演物料,为团队在终审现场的呈现做好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团队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彼此的信任和付出。
从校赛一路走到国赛,学校、学院高度重视,邀请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项目进行打磨指导,校团委领导老师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多次亲临学院指导团队备赛并协调现场比赛事宜。院党委副书记傅茂松老师一路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全力支持;张和洪老师及时跟进项目进度,全天候回应解答团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字逐句帮助团队检查作品材料;王涛老师时刻关注团队需求,全力帮助团队协调比赛场地和比赛物资,提供坚实保障。
决战决赛,斩获历史最佳获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远赴贵州参赛,团队细致对待每一个细节,确保在陌生环境不会有意外发生——和布展老师打了无数个电话协调展位情况、运送700kg的磁浮小车及轨道至比赛现场、寒风冷雨中10小时的小车调参……决赛前夕,团队成员从福州、绵阳、晋江等地,排除万难,前往比赛现场。
每天四五小时的睡眠时间、下午三点才吃上的午饭、每日两万的步数,只为确保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项目。最终项目斩获“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是欧洲杯正规下单平台首次挺进现场总决赛,实现0的突破!
作品因其卓越的呈现引起诸多媒体的兴趣,受到了媒体广泛的关注和报道,其中包括央视新闻联播、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团中央以及贵州当地媒体。项目负责人李传健接受多方采访,向全国人民介绍项目创新点、先进性和现实意义,展现了福大青年学子挺膺担当、科创报国的精神风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一段漫长的旅程是结束,也是开始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更没有从天而降的运气
那些不急不躁、砥砺前行的人
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科创筑梦,挑战未来
再创佳绩,再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