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三个代表”和党建理论创新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2-06    浏览次数: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全面论述了“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和实现自身使命规律的科学原理,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思想武器。它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以及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夺取政权、掌握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始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为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必须同中国的实际、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的基础理论上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列宁在总结俄国无产阶级和各国无产阶级建党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这些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与行动的指南,必须经过“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就是说必须要同中国的实际、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开拓创新。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党建理论创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探索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道路,同时,他也从中国工人阶级人数极少而战斗力很强,而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在人口中占大多数,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但又处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大量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吸收革命分子,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党员不仅要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思想上入党,建设一支真正具有群众性的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井冈山的斗争》到《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从《〈共产党人〉发刊词》到七大党章,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党建理论的发展历程,这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关键。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党的建设新的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开拓了党建理论的新境界。 首先,“三个代表”的论述,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和论述党的建设大思路。江泽民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丰富经验,深刻总结了一些工人阶级政党由长期执政到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正确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深入思考了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种基于时代前列、世界眼光和历史沉思基础上,对党的建设所进行的科学缜密的理论创新,无疑把党建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使我们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了更为清晰、更为完整、更为系统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思路。 其次,“三个代表”的论述,对新世纪党的建设目标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党建目标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党建目标,即“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时代前列、主心骨、领导核心的三个目标,把党的建设同三个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高屋建瓴,目标宏伟。 再次,“三个代表”的论述,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分配和就业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还会继续下去。这些都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这些新情况必然给党的建设提出许多全新的课题。党的建设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全面的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经验教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勇气,对一些事关党的建设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作了科学回答。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sogou